默默種下關懷與意志種子的人--《種樹的男人》 | 環境資訊中心
自然書訊

默默種下關懷與意志種子的人--《種樹的男人》

2007年11月04日
作者:陳品潔

「喜好大自然的讀者,千萬不能錯過讓‧紀諾(Jean Giono)的《種樹的男人》。「紐約時報書評」(Book Review, NEW YORK TIMES)為這本不到7,000字的小冊,打下非看不可的包票。

「你會花30年的光陰種樹嗎?」《種樹的男人》的答案是肯定的。

圖片來源:Google一個種下希望,收穫歡樂的牧羊人艾爾則阿.布非耶( Elzear Bouffier),用30年孤寂的歲月,「一掘一窟」!默默地為荒原種下希望的種子,透過自然的轉化,人類意志的力量使荒土重現生命的歡樂與豐富。美國《風潮》(Vogue) 自1954年3月15日刊登後,感動引起的感動與嚮往至今已經過了50幾年,在今天持續發燒中,仍具省思意義。

原本如同廢墟的普羅旺斯高地(阿爾卑斯山濱海地區),因為透過農人堅持的意志,種子生命的著了根,改變了地貌,也改善人的生存環境。Giono的文字,平鋪直述地帶著我們走入弗根鎮、走過另一個空間漫長的歲月、走過安靜行事的布非耶行動之中。當走到用關懷與行動付出的豐收成果時,一位意志堅強的農人,生命歷史與精神,帶給讀者的一股感動注入心池,產生改變生命的波濤,於是勾起另一個時空的行動與創造的力量。

很難想像不到7,000字的小冊,幾十年來卻受到十幾個國家的讀者喜愛。身為讀者,每回看了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領會。也會很好奇想知道看過這本書的人對於這本書的看法?雖然讓‧紀諾(Jean Giono)說這本書的目的「……是要讓人愛樹,或者,說得更精確些,是讓人愛種樹(這是我最關心的事)。」但早在幾十年前的字裡行間,就為後人留下土地倫理反思的伏筆。

人嚮往愛與和平,然而愛與和平的生存條件須以「環境與人的和諧關係」為基礎。1913年的弗根鎮的居民們,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下還要日日夜夜忍受彼此個性不同而起的摩擦,卻又無處遁逃的苦楚。「永無止息的要命颳著,繃緊所有人的神經。自殺彷彿是流行的病疫,精神失常的例子到處都是,往往釀成殺人的悲劇。」在惡劣、無可遁逃的環境下,「人們相互憎恨…,無論精神或肉體,都鎖在史前期人的環境中。… 真是敗壞品德的煉獄。」為了生存,人勢必是什麼事都會斤斤計較,談什麼愛?遑論和平。但是在灑種人的靜默平和的意志之下,使得原本的荒地上,綠蔭成林,召回淙淙不輟汨汨流水;穿越森林的焚風化為微風,徐徐來吹來陣陣森林的芬芳;草地開始吐綠,人跡又重新回到這片土地。「心地慈悲的男男女女、小男與小女孩開心地笑鬧著,人們終於拾回野餐的樂趣。」種子化為森林、改變地貌的同時,也改變了人心,於是又見愛與和平。反觀現今科技發達的工業社會,忙碌緊張的生活品質,不也面臨這樣的窘境。不禁要問:「我們與環境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?」

「要真正看出一個品行出眾的人,你得花數年的時間,好運氣、有機會觀察他的作為。如你得花數年的時間,好運氣、有機會觀察他的作為。」一位年長又沒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夫,彷彿上帝派來的僕人,在低調地完成他人生的使命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土地的愛,那樣地恆久、忍耐與恩慈,不計算、不求己益、不自誇、相信自己追求的真理,扎扎實實地埋下一萬顆橡實種子。「這些森林是從這個男人的雙手及心靈中創造出來的,沒有借重任何技術支援。每一個都必須明白,除了有破壞力外,人在其他方面,也可以和上帝一比高下。」不難發現到人的力量,可以掌握地球的生滅,關鍵在於人類在乎的要繼續毀滅或是努力地讓它重生。這位這也說明唯有透過人的品德與意志捍衛環境,大地有生生不息,人類才有希望。麥田捕手裡有句話「沒有成熟的人的標記是,他盼望能為一個原則高貴的死去;而成熟的人卻要為一個原則而謙卑的活著。」Bouffier成熟、謙卑、並努力用將近三分之ㄧ的生命行動,是一個深刻的提醒。

《西雅圖的天空》美國印地安西雅圖大酋長問白人說:「您們怎麼能買賣天空、土地的溫柔、羚羊的奔馳 ? 空氣的清新、水的漣漪並不屬於我們,我們怎麼能賣給您們呢 ? 當野牛死盡,您們還能再把他買回來麼 ? 」一片片的森林在「文明」洗禮之後,換來一條條為森林開腸破肚的公路;因為人的需求,樹木的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銳減!緊接著是一棟棟的建築之後的荒蕪;河流經過工業洗禮,五顏六色的毒素,是生物鏈贈與人類的回贈。當前文明對於物質的需求與利用方式彷彿永無止盡,即使有再多的布非耶種樹也無法滿足像黑洞的需求,結果當然是人類自作自受。

其實,這樣默默為土地為環境付出的人很多,而且在生活中在各階層扮演不同角色。若是這本書是對你有些影響,我想應該不只是他種了多少樹;而是對艾爾則阿‧布非耶那樣的不急不徐的單純信念的感動,也引起你想要尋找信念的動力。

【故事以外的故事】

以下摘錄自譯者金恆鑣先生所撰之「讀者文摘不知道的事(跋)」一文):
「種樹的男人」是讓‧紀沃諾(Jean Giono)於1952年時,接受讀者文摘邀請而寫的一篇虛構短篇小說。那一次的邀稿主題是:我所見到的一個最難忘的人(A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I've Met)。最後,雖然讀者文摘因著一些荒唐的理由拒絕刊登這篇作品。但稿子於一九五三年完成後的次年(一九五四),卻由美國另一本雜誌「風潮(Vogue)」刊登了此篇小說。

1954年3月15日,美國「風潮(Vogue)」刊登此篇小說。同時接著英國版、「風潮世界」也都陸續刊出。
1956年,倫敦「樹木與生命(Trees and Life)」刊出。之後被譯成多國語言出版。
1974年,法國「森林雜誌」、「野外」、「南方中心雜誌」刊出。
1977年,南美一所大學向讓‧紀沃諾的朋友探詢故事主人翁艾爾則阿‧布非耶的身世。(讓‧紀沃諾卒於1970年)
1992年時報出版社。
2005年 晨星出版社。

作者:讓‧紀沃諾 Jean Giono

書名:《種樹的男人》 The Man Who Planted Trees

或譯為: 《艾爾則阿‧布非耶的故事》 The Story of Elzéard Bouffier

法文原名:L'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

譯者:金恆鑣
出版社:時報出版
出版日期:1997年07月15日
繪者:徐偉斌/繪
譯者:李毓昭/譯
出版社:晨星
出版日期:2005年07月01日
繪者:布赫茲
譯者:張玲玲
出版社:格林文化
出版日期:2007年03月05日

【相關連結】

  1. 電子中文全文版
  2. 中、英、台文全文版 
  3. 動畫版由弗烈德瑞克.貝克(Frederic Back)製片曾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
  4. 繪本版

【延伸閱讀】其他種樹人的故事

  1. 謝粉玉:貸款買地搶救老樹
  2. 女農討山誌
  3. 諾貝爾和平獎的反思:綠帶運動的和平與永續
  4. 都蘭山中閃亮的森林
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綠色學苑開課囉!本書為第十八次聚會分享主題。希望看完這篇書介後,也會讓您愛上這本書,並且來綠色學苑裡分享您的感動與想法囉~~

有關綠色學苑的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,請見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19207